龍湫寶塔
潮汕朥糕是一種風味獨特的糕點美食。膀糕群中,澄海蘇南膀糕最為出名,它又白又潤,甜而不膩,是用糯米、白砂糖、豬油和芝麻等上等原料制作的。做時先把糯米細磨成粉末兒,配上白砂糖和豬油上盤,炊蒸而成,上面再均勻地撒上密密點點的芝麻。然后,將蒸成的膀糕,切成圓的、方的、棱形的及指頭大的條條或其它各種形狀,裝入造型多樣美觀的盒子或陶缽等。膀糕新鮮的時候色澤潔白,晶瑩透亮如琥珀,清香嫩滑,肥而不膩。再在膀糕上灑幾滴果子露,甜中透香,越品越甘香、爽口。
朥餅由來
潮汕朥餅,也稱潮式月餅,是早已揚譽中外的潮汕名餅食。1949年,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上海參加潮州人在舊上海開的餅店——源盛餅食店的店慶,他欣然寫下了“潮食泰斗”的題詞。
朥字,潮汕方言指豬油。顧名思義,用豬油摻面粉作皮包甜餡烤焙熟的餅便是朥餅。朥餅終年應市,但以中秋節上市為最合時,故被列作中秋月餅之佼佼者。朥餅以其餡料不同,而分別被稱為綠豆沙朥餅、雙烹朥餅、烏豆沙朥餅和水晶朥餅等。
老字號的潮汕朥餅有意溪大朥餅、貴嶼朥餅和蘇南朥餅等品種。他們的特色是皮薄而脆,餡厚而清,香甜軟潤。朥餅皮是酥皮多層的,制作頗費功夫,餡料要精料精制,上等的烏豆沙、綠豆沙,窯藏隔年最好。有這種餡料的朥餅,吃后涼喉清爽。水晶朥餅以瓜冊、白膘肉丁、芝麻、香蔥為主料,故較為香甜油膩,甚有特色。
現在有一種炸芋泥朥餅,也很有特色。它用芋泥作餡,揉合豬油的面皮包成用油炸。因芋泥不能久藏,冷了也不好食,故應即炸即食,皮酥餡香而溫,很受歡迎,潮州的胡榮泉小食店,每天銷售數量很多。
潮汕朥餅,除在南洋群島享有盛名外,在上海也早負盛名,是上海四大茶食幫別(廣州、潮州、蘇州,寧波)中的佼佼者。
起源傳說
在潮汕,流傳著一則傳說:明末清初之時,明朝出了一個大叛臣,賣主求榮,投降清朝當上大官。這叛臣的母親卻是個深明大義的人,十分痛恨叛國的兒子。有一天,她聽說這個兒子要來接她上京享受榮華富貴,十分生氣,便將家中遺留下來的稻米、糖、油等搬上一條小船,帶著二兒子到處漂泊。這二兒子十分孝順,為了母親順心,經常變換花樣做點心給母親吃,久而久之便發明了膀糕。
主要分類
意溪朥餅
意溪是潮州東隅的一個古鎮,清代便有“潮東雄鎮”的美稱。意溪朥餅尤以范合盛大朥餅聞名。
范合盛是清末意溪鎮一家餅鋪字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現今范合盛大朥餅的掌門人范朝進,60多歲,為范合盛第三代傳人,繼承了祖上制作朥餅的好手藝。
意溪大朥餅最突出的特點是皮薄而均勻,餡精細滑潤,入口香甜清爽,且涼喉適口。正是意溪大朥餅這些突出的優點,使其聞名粵東及東南亞一帶。
意溪大朥餅之所以有以上突出的風味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用料講究。主要原料豬油,一定要用潮州本地豬的豬朥來炸油,因為這樣的豬油味道才極為芳香。二是制作精細,意溪大朥餅整個制作過程,都是以傳統手工操作而成,工序十分繁雜,但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精細。過去在潮州地區,有“意溪朥餅豆餡藏過年”的傳說,便是指意溪朥餅的豆餡制成之后,必須裝入陶壇中,埋藏于泥土中數月,才挖出制作成餅。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意溪大朥餅才有清爽涼喉的特點。
蘇南朥餅
澄海蘇南朥餅已確一百多年的歷史。清同治光緒年間,蓮陽(即蘇南)鄉有一家叫“堅裕”號的糕點店,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主要生產朥餅、軟糕等傳統產品。到了第三代傳人,已是清光緒年間,其店主人略有文化,愛動腦筋,喜歡創新。他想出了許多提高產品質量的點子和秘方,如決定大朥餅是否好吃的關鍵是餅皮和餅餡,餅皮要薄而脆,餅餡要甜而不膩,涼且無渣。他從釀酒工藝中得到啟示。好酒是需要窯藏的,窯藏彌久,其酒彌香。他認為餅餡也是這個道理,初磨制出來的餡火氣大,磨得再細也有顆粒,入口不涼爽,糖加得太多反而濃膩,糖太少了則淡而無味。他決定借鑒釀酒的窯藏方法,于是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每年冬至前后都要將池塘車干捕魚的機會,命工人先將大水缸放進車干了的池塘里,將磨制好的餅餡放進大水缸,然后密封、等到池塘重新放水,池塘就成了他的天然冷庫,餅餡可以在較低溫的環境下存放。這樣在密封和低溫下不容易變質。
堅裕號的餅餡最少要存放一年以上,就是要等到第二年池塘再度車干后才取出來加工制成大朥餅。這樣,做出來的產品,不管是大朥餅、小朥餅,還是糯米軟糕或其它糕點制品,其口感比不窯藏于池塘的口感迥然不同,入口涼爽,潤滑無渣,柔軟而無火氣,甜淡恰到好處,深得顧客青睞。據說,堅裕號的餅餡有時存放時間長達二年!后來,蓮陽一帶的糕點作坊都學習他的經驗,使蓮陽一帶糕點餅食在潮汕地區獨樹一幟。
和合朥餅
“和合”糖鋪位于揭陽漁湖溪南村,店主陳姓。
溪南“和合”糖鋪焙制朥餅,皮酥餡甜、清香適口,遠近聞名。潮汕有一句歇后語,叫“秀才食朥餅——有時”就源于“和合”此間糖鋪。
從前,揭陽漁湖后烏石村有一個王秀才,單名欽字。他勾結官府、包攬詞訟,開門七件事,無不訛詐索取而得。鄉民稱他為“王禽獸”。王欽最愛吃“和合”朥餅,一次,他走進“和合”糖鋪,店主一見“王禽獸”到來,連稱“請坐”!王秀才板起臉孔,斜著眼,向糖櫥糖甕望望,強忍口水,不知所云地說:“哼哼!有時!有時!”茶也不喝,頭也不回,逕自走了。店主觀情察意,只好備辦蛋酥朥餅,時鮮果品,叫伙計到王欽秀才家中送禮。王秀才看到朥餅,正合心意,便煞有介事地說:“近來有人告上衙門,說你家財主‘做生意不入忠臣廟,最大逆不道,縣太爺聽了十分惱怒,要命差役拘捕你家財主去究辦,幸得被我勸止。你回去告訴你家財主,今后做生意要入‘忠臣廟’。”店主聽后,哭笑不得。心里想:‘做生意不入忠臣廟’是句口頭禪,能把它說是大逆不道嗎?從此,“秀才食朥餅——有時”便從揭陽漁湖溪南傳開了。
據溪南村老者言,昔年“和合”糖鋪名產朥餅的傳統制作方法是選用上頂面粉,加上新鮮白豬肉和湘浙兩省所產黑芝麻和瓜丁為原料,并配以煮沸清除雜質的白糖制作而成。
“和合”糖鋪朥餅的經營要訣有二,都與“火”字有關:一是烘餅時要掌握好“火候”,先用旺火,后用文火,烘熟的朥餅自甘香可口,肥而不膩;二是“退火”制成的朥餅放在缸、甕里,隔一段時間才賣出,這樣,顧客便贊道:“和合冊餅制作工,喜無腥火嗆喉嚨。”
貴嶼朥餅
潮陽貴嶼朥餅,始創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貴嶼朥餅分為齋餅和葷餅兩種,以其醇香可口,質脆味美而聞名中外。當年,首創貴嶼朥餅的是貴嶼薛源合和侯源合兩家糖餅店,數百年來,其后代繼承祖輩傳統制作方法,配制更適合群眾口味的餡料,不斷提高餅食質量,使產品更享盛譽,慕名前來采購者甚眾,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回鄉探親時,大多喜歡帶往異國他鄉。貴嶼朥餅的制作特色是:
選料精細。餅用的面粉是一級面粉心,豬朥系當天不過午新鮮豬朥,芝麻須產于湘浙一帶的一級烏芝麻。
調制講究。薛、侯兩家歷代經營者一直選用上等香料和佐料,且有嚴格的配方比例,根據季節、空氣的干濕度,肉質和供應對象不同,采用不同的比例配方。為保持產品的競爭優勢,調料配方一直嚴守秘密,“傳媳不傳女”也確確其事。一直到公私合營,配料秘方才公開,但不容易掌握好。
制作嚴格。兩家產品歷來由本姓自家授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公開表演。白糖煮沸后去浮渣雜質,餡料堆漚時間越長越好,名曰“退火”。糕餅皮制作要薄,脆嫩而不破,所配的水份與油、朥數量,因寒熱干濕、存放時間長短而異。
10年動亂期間,貴嶼朥餅瀕于絕境。黨的十一屆三十全會后,在有關方面的支持下,迅速恢復生產,重新掛上薛、侯兩家的牌匾,不斷擴大經營與增添新品種,既有零售批發,又有代加工,生產逐年發展,產品暢銷國內外。
汕頭月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以汕頭市小公園“大陽觀”餅食店制作的月餅為最出名。后來,由汕頭糖果餅干食品總廠生產的潮式月餅,工藝配方既遵古法制,又根據現代食品工藝原理,用科學方法精制。豆沙用綠豆或紅豆,經熬洗,拌以砂糖、豬油(或植物油)濃縮煮制,再以精面粉為皮酥,經成型、烤焙制為成品。成品色澤金黃鮮艷,皮酥薄脆,豆沙餡厚潤滑,口味清甜,肥而不膩。注冊商標有珠江橋牌(出口)、鮀島牌(內銷)兩種。年生產能力800噸以上。1982年獲廣東省優質產品稱號;1986年12月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主要銷售潮汕地區和閩南一帶,每年出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100多噸。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