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湫寶塔
乒乓粿是潮汕地區一款頗具特色的民間風味小食,在潮汕地區各地均可見到,但由于從歷史上來說,它源于揭陽縣城,且在揭陽乒乓粿最為流行,最為人們喜愛,而且最具特色,故久而久之,揭陽乒乓粿便成為一款聞名遐邇的地方小食。近年來更是增加了咸味的乒乓粿,種類多樣,既滿足了人們日益多樣化的要求,又豐富并發展了乒乓粿這一傳統文化。
名稱介紹
叫法
“檳醅粿”的叫法,揭陽人本來就很難叫準字音,再加上和外地顧客做買賣,更難叫準。1956年縣飲食行業在一次買賣中,有一外地顧客問售貨員:“你再說,這叫什么‘粿’,‘乒乓粿’嗎”?因為“檳醅粿”和“乒乓粿”在字音上相近,那位售貨員便將就答道:“對,叫乒乓粿。”由于乒乓易叫,易寫,結果竟不上幾天時間,人們都把“檳醅粿”叫為“乒乓粿”了。雖然叫“乒乓”是錯得可笑,卻成為公認的名稱了。
由來
檳醅棵是由鼠粬粿沿變而來的。所謂檳醅粿,系指其餡由檳醅做成。檳醅就是把糯谷用炭火烘焙或裝在密封鐵罐里爆炒,烤焙熟后,碾成粉末,即成“檳醅麩”而得名。
檳醅粿為什么又叫乒乓粿呢?有二種說法:
一是制檳醅麩時,用糯谷在鼎中爆炒或經焗爐焗熱膨脹,發出“劈拍”的響聲,如同打乒乓球的聲音一樣,遂將其改名為乒乓粿;另一說法是有外地人在揭陽買檳醅粿時,訛念為“乒乓粿”而流傳下來。1956年,揭陽飲食行業所生產的“檳醅粿”每天都由專人送到各家旅社、客棧、碼頭、車站推銷。而“檳醅粿”揭陽人本來就很難叫準字音,再加上和外地顧客打交道,更難叫準和使人聽準。在一次買賣中,有個外地顧客問推銷員:“你說叫什么‘粿’?叫‘乒乓粿’嗎?”因為,“檳醅粿”和“乒乓粿”在讀音上比較相近,當時,那位推銷員便將差就錯地說:“對,叫‘乒乓粿’。” 由于叫“乒乓粿”比叫“檳醅粿”容易而順口,結果,竟不上幾天,人們便都把“檳醅粿”改稱為“乒乓粿”了。
易名
相傳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馬亂,饑寒交迫,人民只得啃草根,吃野菜度日。在吃野菜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叫“鼠殼草”的,不僅無毒好吃,同時還有香味。后來,日子太平了,有人便用“鼠殼草”混合糯米去碾成粉,然后以粉為粿胚加佐料做成粿,蒸熟后呈暗褐色,吃起來別有風味。因為它是黑色的,所以揭陽人便稱之為“烏粿”。爾后,人們每逢喜慶之事,都要做“烏粿”,但因“烏”字不大好聽,人們遂用粿胚的原料——“鼠殼草”來為它的名稱,改稱為“鼠殼粿”了。
后來,人們又改用“檳醅麩”作“鼠殼粿”的餡子。“檳醅”,就是把糯粟裝在密封的鐵罐內,爆炒熟,過篩去殼,碾碎。做粿時,每斤檳醅麩加熟白糖一斤,芝麻二兩、花生三兩,橙糕五錢。每斤鼠殼粉做30個粿胚,大小如半粒檳榔那么大。大了,胚太厚,小了易破裂。
歷史起源
檳醅粿(乒乓粿)
揭陽乒乓粿在民間流傳已經非常久遠了,最早時候,它是從潮州名小食鼠曲粿發展演變而來。鼠曲粿在潮汕地區出現的年代非常久遠,大約在隋唐時代,潮州人已經懂得用鼠曲草混和在糯米中,用石磨磨成糯米粉,用以制成鼠曲粿。由于鼠曲草清甘的香味,及其具有清熱解毒的食療作用,所以鼠曲粿這一粿品,歷來受到潮汕人民的喜愛,并代代相傳下來,且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創新。
到了晚唐時期,在潮汕地區有人將糯米粟(即未去殼糯稻谷)放在鍋中,用炭火慢慢烘焙,并反復翻動,至糯米粟殼中的糯米受熱膨漲,破殼而爆出,再將烤焙熟后的糯米粟,連米帶殼磨成粉末,作為鼠曲粿的粿餡。
糯米粟用炭火烤焙后,特別是糯米的稻殼,有一股特殊的谷物香味,而由于糯米粟在用炭火慢慢烤焙的過程中,糯米受熱膨漲而爆出稻殼時,發出“乒乒乓乓”的響聲,故而時間一久,人們又將以爆香糯米粟粉末作餡的粿稱為乒乓粿了。乒乓粿出現之后,很快便受到潮州人民的喜愛,且傳名東南亞一帶。當時乒乓粿在揭陽縣城最為盛行。到了民國初年的時候,揭陽縣城有一位叫李培海的老板,在南門開了一間粿鋪,經營各式粿品。他對粿情有獨鐘,經常潛心鉆研民眾喜愛的口味,在制作乒乓粿時加以改進。如在乒乓粿的餡料上,他除了炒香的糯米粟粉末外,還加進了炒香的花生碎、白芝麻等;在外觀上,他又在木印上刻下各式花紋,并以腐膜墊在粿底,蒸熟后又在粿面上刷上一層熟豆油,這樣又使乒乓粿更為可口美觀。
歷史故事
檳醅粿這種傳統小吃的形成和發展,有一段傳奇故事——相傳明末揭陽先賢黃奇遇與檳醅粿的一段傳奇故事。
黃奇遇(1599-1666),揭陽漁湖廣美村人。明天啟八年戊辰科進士,與郭之奇、宋兆禴,海陽辜朝薦,饒平梁應龍、楊任斯,普寧陳所獻同榜登科,同被稱為“潮州后七賢”。黃奇遇先后任固安縣令、東安縣令、翰林院編修、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并充經筵講官。明朝行將復滅之時,他深知回天無力,速上三疏,“迄骸骨歸”。
黃奇遇回到揭陽漁湖廣美村老家后,杜門不出,自號綠園居士,盡日縱情于山水,怡情于詩文。著有《綠園詩草》、《平齋文集》,惜末付梓而散佚。現僅有《揭陽縣志》所錄《涵六塔記》一文和《過舊同亭詩》一首:
夙昔煙花地,于茲杖履游。
揭山猶歷歷,榕水自悠悠。
爽氣侵江月,清風入古樓。
攙槍今掃凈,景物自清幽。
據傳說,黃奇遇在故鄉品嘗到家人做的鼠粬粿后,動了一下腦筋,對原來的皮和餡進行了改進,把揭陽鼠粬粿改進成現在的檳醅粿,并從家庭推廣到店鋪、客棧,且供不應求。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