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湫寶塔
侯祥麟(1912.4.4—2008.12.8),廣東省汕頭人,中國化學工程學家,燃料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侯祥麟1935年畢業于燕京大學化學系,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1948年就讀于美國卡乃基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系,獲博士學位。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工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代室主任,石油管理總局煉油處主任工程師,石油工業部生產技術司副司長,石油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院長,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代院長兼黨委書記。1978年4月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兼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院長。
侯祥麟是中國煉油技術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術的開拓者之一,組織領導和指導支持了大量科技攻關,為國家填補了石油石化領域的許多重大科技空白,解決了石油石化產業發展中的許多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事關國家科技進步和長遠發展的重要建議。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4月4日,侯祥麟出生于廣東汕頭。少年時,他同進步師生一道上街游行抗議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欺壓蹂躪。
中華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侯祥麟畢業于燕京大學化學系。在讀期間,參加到南京政府請愿、為前線將士募捐等活動。大學畢業后考取中央研究院(上海)化學研究所研究生。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侯祥麟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侯祥麟投身抗日救亡活動,按照黨的指示,在西南從事煤和植物油煉制液體燃料的工作。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2月,侯祥麟受黨組織委派,自費留學美國。留學美國期間,參加、組織愛國留學生的社團活動。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至中華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侯祥麟就讀于美國卡乃基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并獲博士學位。
1949年初,侯祥麟任麻省理工學院副研究員。同年,在他和幾名共產黨員的推動下,在波士頓發起成立了 “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侯祥麟被選為常務干事。
建國以后
1950年6月,侯祥麟回到北京,任清華大學燃料研究室研究員及化工系教授。參加中國民主同盟,任民盟北京市委副秘書長。
1952年秋,侯祥麟到大連中國科學院工業化學研究所任研究員、代室主任。
1954年春,侯祥麟調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任主任工程師。
1955年,侯祥麟受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6—1958年,侯祥麟任石油工業部技術司副司長。
1958年,侯祥麟擔任石油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72年,侯祥麟再任石油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77年,侯祥麟任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1978年4月,侯祥麟同志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
1981年,侯祥麟組織石油化工方面的專家,研究探討如何用好中國自產原油,在中國科協的委托下,主持了100多人參加的論證會,起草了《關于合理利用一億噸原油的若干意見》上報國務院,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采納。
1982年,侯祥麟同志退居二線,繼續擔任石油工業部技術委員會主任。
1983年8月,侯祥麟作為世界石油大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任,率中國代表團赴英國倫敦出席了第十一屆世界石油大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第一次參加世界石油大會。侯祥麟還率團參加了第十二屆、十三屆世界石油大會。在侯祥麟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申辦第十五屆世界石油大會獲得成功。
1988年,侯祥麟作為第七屆全國政協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他組織開展了科研體制改革的調研,完成了《進一步完善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步伐》等報告,提出改進措施。侯祥麟和5位科學家聯名給黨中央和國務院寫報告,建議成立中國工程院。
1994年,中國工程院正式成立,侯祥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祥麟還發起成立了中國科技館基金會,并擔任會長。
1998年6月,國務院決定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設立資深院士制度。侯祥麟同時成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和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2003年5月,受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委托,91歲高齡的侯祥麟同志以課題組組長的身份,主持啟動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油氣資源戰略研究”。
2008年12月8日20時36分,侯祥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主要貢獻
科研成就
1957年至1965年期間,侯祥麟同志作為中國煉油技術的奠基人,解決了國產噴氣燃料對鎳鉻合金火焰筒燒蝕的關鍵問題,國產航空煤油于1965年獲國家新產品成果一等獎。
侯祥麟領導研制出多種特殊潤滑材料,滿足了中國發展原子彈、導彈、衛星和新型噴氣飛機的需要。侯祥麟還領導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及有關的催化劑、添加劑等“五朵金花”煉油新技術的成功開發,使中國煉油技術在60年代前期很快接近了當時的世界水平,結束了中國人使用“洋油”的歷史,成功地突破了中國以外的封鎖,推動和促進了中國煉油技術的成長和發展。侯祥麟大力支持石科院研制新型催化劑,最終形成減壓餾分油催化裂解新工藝,并推動該技術的中國工業化進程,實現了技術出口。
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等獎勵。
20世紀70年代初,侯祥麟排除干擾狠抓科研管理,組織領導了多金屬重整、提升管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減黏、溶劑脫瀝青、維生素二步發酵、順丁橡膠、高檔潤滑油等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取得了多項成果。
2003年5月,侯祥麟主持中國可持續發展油氣資源戰略研究,歷經一年多調查研究,從前瞻性、戰略性的高度,科學分析了中國和世界油氣資源的現狀及供需發展趨勢,提出了中國油氣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指導原則、戰略措施和政策建議,成為指導中國“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中能源行業戰略決策的一項重要依據。
20世紀80年代以來,侯祥麟同志主編和參加編輯了《中國煉油技術》、《中國頁巖油工業》、《中國煉油技術新進展》(英文版)、《英漢石油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工卷》等多部大型專著。
1999年,侯祥麟在《石油煉制與化工》上發表論文《發展中的中國石化工業》,概述了中國石化工業發展的現狀、取得的技術進步及作用、存在的差距及市場競爭的挑戰。展望了2000年及2010年生產發展的目標,提出實現這一目標的4方面任務,以及在完成任務中技術進步應起的作用。
成就榮譽
石油加工科學技術獎
侯祥麟基金是用侯祥麟院士所獲得的何梁何利獎金和中國石化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以及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捐贈成立的。其宗旨是:為實施科教興國偉大戰略,鼓勵優秀青年報考我國高等院校石油加工領域本科學習深造;激勵我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石油加工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畢業后繼續在本學科領域工作的3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科技人員,立志獻身于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的發展。
侯祥麟基金獎每年頒發一次。
獎勵學科在基金《管理章程》和《評獎辦法》中稱為石油加工(含天然氣)領域,是指石油煉制和生產石油化工基本原料方面的技術,包括工藝、化學工程、催化、催化材料、產品、分析、自動化、設備……。
1986年曾獲意大利通用石油公司頒發的第一屆恩里科·馬泰伊國際科學技術獎。
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馬太依國際科學技術獎(意大利)等多項獎勵。
獲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部級獎勵成果580多項。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