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語
琴弦撥動間,盡顯千年風韻。古琴曾一度沉寂,然而此音不絕有傳人,如今在我市已擁有不少知音,正掀起一股熱潮。9月17日,汕頭古琴學會舉行授牌儀式,授予“聽泉山房”為汕頭市古琴研制中心。古琴學會會長陳松杰希望研制中心的成立能夠吸引更多的古琴愛好者關心古琴文化發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古琴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發掘和培養更多的古琴藝術人才。
古琴音域曠遠,音色松沉蒼古。古籍記載“伏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可見古琴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儀式上,古琴愛好者分別表演了古琴經典曲目,只見舞臺上的表演者,手指輕拂慢撥,古雅脫俗的樂曲便緩緩地流淌出來,以音傳神把人們帶入山水無言而琴有語的高遠意境……琴聲漸落,掌聲四起。
自古文人雅士多愛琴。“聽泉山房”主人鄭海鴻先生告訴記者,古琴的選材、制作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良材、良工必須兼備,才能斫出好琴。“做古琴,如果得到明清以上的古杉木,那才是珍品!”鄭海鴻說。多年來,為了尋找上乘的古木琴料,他幾乎逛遍了全國的古木材市場。他斫琴遵循古法,古琴外形古樸雅正,聲音中正平和、溫潤蒼古,并成功地破解了“南琴北上”的難題,深受古琴愛好者的青睞。
古琴雖雅,也入尋常百姓家。在活動現場,古琴愛好者小陳告訴記者,“古琴韻味十足,極易使人沉靜平和。彈琴能讓我放松,現在我每天至少彈一個小時。”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通過琴曲感悟人生、自然、琴道,自得其樂。”陳松杰說,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日漸復興,古琴文化已經“熱”起來,若想讓古琴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還應從古琴的基礎教育著手。古琴多與古典文學、古典文化相關,傳播古琴藝術少不得要把蘊含的文化納入教育,潛移默化地在我們的心里扎下傳統音樂文化的根。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