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語
▲潮劇《寶蓮燈》劇照
砉然斷裂的石頭,自動掀開的帳幔,從天而降的仙人……這是潮劇舞臺上曾經出現的“機關”表演。這些奇異的舞臺景觀,不僅給觀眾帶來了視覺沖擊,為古老的潮劇藝術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而且與演員的表演交相輝映,從而大大增強戲的表現力和吸引力。
從流存的劇目和文字記載來看,潮劇的“機關”布景至少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當時三正順演出的《活石頭》,可謂是潮劇機關的發軔之作。該戲講述一名女子逃婚到深山,苦無投止之處,試圖撞石自盡時,忽見巨石倏然裂開,現出一位結跏趺坐的老仙翁,為女子指點迷津。石頭的斷裂采用了機關設計,而在劇中扮演仙翁的是后來的潮劇名老生黃金泉。
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看過潮安潮劇團的《寶蓮燈》與《八仙鬧海》,對劇中機關表演至今記憶猶新。當藍采和出場時,他手中閃閃發光的花籃很是吸引眼球,而花籃放在地上,還能自動移動,仿若“真寶”一般,那時看來倍覺神乎其神。每次藍采和出場,我都要踮起腳尖,生怕錯過這一段神奇的“機關”。而《寶蓮燈》的“劈山救母”,我更是看了很多次,每次演到沉香劈山時,我都要提前跑至臺前看個“究竟”,試圖弄清大山斷成兩畔的原因。
1960年推出的古裝戲《金山戰鼓》,戲中有場梁紅玉與金兵對陣的戲,舞臺機關也有新創。梁紅玉擂動戰鼓,金兵則從四面八方放箭射殺。為凸顯梁紅玉驍勇善戰的巾幗氣概,導演麥飛設計了“機關”——事先在戰鼓下方安置了彈簧與纓箭,當梁紅玉擂鼓時,身邊四名女兵拼力揮舞旌旗為她抵擋飛箭,飾演梁紅玉的演員則用腳輕踩事先安放在皮鼓下方的彈簧,鼓邊上旋即彈出了三把箭。箭射在鼓邊,沒法射中鼓心,梁紅玉依然從容不迫地擂動戰鼓。此外,還在梁紅玉身邊兩員武將身上各藏好一支箭,當敵方射箭時,梁紅玉突然來一個360度大轉身,在轉身的瞬間趁著燈光黯淡,雙手從左右兩員武將身上拔出纓箭。當燈光重新亮起時,觀眾看到梁紅玉兩只手上各接住了一把箭,而她本人則毫發無損。這兩處“機關”設計巧妙驚險,為劇目增色不少,每場至此,觀眾喝彩聲四起。
上世紀80年代初演出的《綠牡丹》,精彩的“機關”叫人嘆絕。《綠牡丹》一劇,賣藝女花碧蓮為救打擂受朱砂掌所傷的恩人駱宏勛,夜闖機關重疊的四杰莊盜取解藥。在表現花碧蓮爬墻入莊時,演員背靠墻體,雙腳站上事先設置好的“機關”鞋墊上,利用滑輪原理,由墻后的人員向下拉動繩索,將她拉上高墻之上,臺前的她則配合表演爬墻動作,這一默契配合,便讓觀眾領略到花碧蓮的高超“輕功”。緊接著還有一情節也讓觀眾嘖嘖稱奇:花碧蓮入室盜藥被發覺,與朱彪之妻林四妹發生打斗,林四妹放出匕首射殺花碧蓮,被花碧蓮躲過,匕首不偏不倚最終插在布景墻上。原來,林四妹向觀眾亮出匕首,做了一個飛刀的動作,旋即又把刀藏回身上,而在同一時間,臺后人員在幕后按下按鈕,一把事先準備好的匕首便自動彈出布景墻來。花碧蓮盜得朱砂丹后,不慎誤陷機關,被毒弓所困。此處則是通過開關按鈕操作,從墻上彈出多排弓刀,刀尖相向環抱將花碧蓮困在中央。最后為表演花碧蓮的飛窗絕藝,花碧蓮演員跳窗蹲下藏好,幕后人員則通過拉繩將窗邊的花碧蓮(木偶)拽走,于是乎觀眾便看到花碧蓮“飛”出了窗外……這些機關設置配合演員表演,達到虛實結合、引人入勝的效果。每演至此,舉座屏息凝神,仿若身臨其境。
而《青蛇傳》中也不乏“機關”呈獻。青蛇被法海擒后綁在火爐上燒,為表現仙人施救,則先在青蛇演員的腰背上系好吊繩,由工作人員在后臺拉動吊索將青蛇升騰至半空,“青蛇”擺出伸臂飛走的動作。此時燈光驟暗,大幕急落,無聲勝有聲。
不但武戲,近年有的文戲亦融入“機關”表演,《跌雪》便是其中一例:書生方卿向姑母借錢未果,得表姐暗贈珍珠塔歸家,孰料途遇大雪,被強盜奪走寶塔,饑寒交迫的方卿陟步上橋時,手中雨傘被風刮飛,落魄潦倒。為表現狂風刮走雨傘,事先將一條膠繩從舞臺左上方系到右下方的橋墩上,開成對角線,當方卿撐傘跋涉上橋時,扮演者暗地里將雨傘柄勾住膠繩,然后由幕后人員在舞臺內拉動繩線,雨傘便被膠繩拉著走,在臺下看來便是雨傘被風刮跑了。這折戲唱做并重,機關表演生動奇妙,近年來常被演員選作演藝比賽的參賽劇目。
此外,《柴房會》中的帳幔隨莫二娘水袖扇動而自動掀開,《白蛇傳》中的白蛇、青蛇從天而降等,都有獨具匠心的“機關”表演,迄今仍為戲迷所樂道……相比于唱、念、做,“打”一直是劇種弱項,這些機關設計,通過大膽借助機械手段,創造出周密巧妙的場景,正好填補了劇種短板,而一旦揭開它們的面紗,窺見的不僅是戲里“乾坤”,還有前輩藝人為潮劇藝術孜孜不倦、推陳出新的探索精神。
下一篇:沒有了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