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湫寶塔
達濠古鎮有一種粿品,叫鳥餅,是一種發酵類的面餅。它的主要原料是番薯、面粉,輔料為糖、制過的橙漿、蘇打、酒餅。傳統的做法是,先用清水將酒餅溶化,拌入面粉,稍為揉均勻,讓面團醒15分鐘左右,至面團發酵。匯入燜熟去皮的番薯(面粉與番薯的比例一般是6比4),以前用手用力揉搓,現在已改用機器攪拌,直至面與薯完全融合后,擱置6小時,進行第二次發酵。發酵成功的話,薯面團呈蓬松狀,不成功則沉墜如鉈,這是做餅人最忌諱的事,預示當年的財運不佳。第二次發酵成功后,加入糖、 制過的橙漿(有消食、消漲氣、清香的作用)、少量的蘇打水(去面酸味),把所有的東西揉勻,此時不用用力反復揉壓,否則烤出來的餅不松酥。把大面團分成一個個小面團,巧的師傅憑一雙手就能把小面團捏成鳥狀,一般人就得借助模印來制作了。把做好的半成品放在烤爐烤熟,在鳥餅出爐前,用篩斗薄薄地篩一層干面粉 在熱餅上后,馬上出爐。此時香氣四溢,帶著橙味的烤餅香,很讓人回味。剛烤出來的鳥餅豐滿、健壯,活脫脫像一群展翅欲飛的鳥。
在濠江人眼里,鳥代表母性會生育。鳥類成群結隊,百鳥齊齊,符合鄉里人希望人丁興旺、大展宏圖、家族興隆的心理需求。按老傳統,家族里有人出丁、祭祖、上墳(包括生居新墳)都要祭拜鳥餅。來定做鳥餅的人,特別是清明祭祖、上墳時,還會要求配幾個鳥蛋。
據鋪主介紹,他們的餅鋪在這條街經營已34年之久,老鋪名為“茂發餅家”,以做達濠傳統餅食為主。幾十年來一直沿襲傳統做法,為的是保持原古的風味。鋪主還說起前陣子發生的一件事,讓他感觸保留傳統的意義:一位僑居新加坡幾十年的老華僑,常懷念小時在家鄉吃過的鳥餅,時間久遠,難忘的味道時時誘惑他。這次回鄉,本地親戚特地帶他來到這家古老的餅鋪,他怕現在做的餅沒有原來的味道,就先要了一塊來吃。老人細細嚼過鳥餅后,顯得非常激動,連聲說:就是這個味,小時候的味沒變。這種讓外出游子久久留念的根的味道,撫慰、喚回著多少游子漂泊的心。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