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湫寶塔
海門糕仔出產于南海之濱,練江出海口處的汕頭市潮陽區海門鎮。這里人杰地靈,物產豐富,自古至今是我國南大門海防的重要軍事要塞。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建成海門所城,名曰“德勝關”,是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海門港是廣東省六大優良漁港之一。關于海門糕仔的起源,民間也流傳這樣的故事。
據《海門鎮志》記載,昔年,海門有一位漁民新婚后將要隨船出海,賢惠的新娘關心丈夫出海時的飽暖,就將出嫁時帶來的糯米碾成粉末,炒熟加糖,精心做成一塊塊剛好一口吃下的糕仔,并一塊塊疊成柱狀,包上紅紙,拿給丈夫當成出海的干糧。過后,其他漁民發現此法甚妙,就競相仿效,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逐漸變成了當地的一種特色餅食——海門糕仔。
海門糕仔,成名于20世紀50年代以前,在潮汕有句俗諺:“貴嶼朥餅,海門糕仔”,說的就是與貴嶼特產朥餅齊名,如今被稱為“潮汕八大傳統名產餅食”之一。傳統的海門糕仔,主要以柔軟,有韌性,味道香甜,入口微甜而不干,極具口感而聞名。雖然糕仔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白糖、芝蔥朥(芝麻、豬白肉粒和蔥粒翻炒)和橙醬四樣,看起來簡單,但是要制作完成,起碼要經過十幾道工序,花上十幾二十天。
漫步在海門街頭,感受著這個小鎮濃濃的海濱風情。漁船、海鮮攤檔、天后宮,無不彰顯著這個地方與討海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如今,從事捕撈業的漁民雖然逐漸減少,但許多傳統依然保留下來,拜媽祖就是海門人一種重要的習俗,而海門糕仔,則是最理想的祭品之一。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