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媽嶼島:開埠史里發(fā)源地 海絲路上商貿(mào)點
草鞋與紙雨傘,解放前都是遠(yuǎn)道步行來往所必用的東西。挑魚苗奔走要穿草鞋;抬轎、挑鹽、挑魚走遠(yuǎn)道買賣要穿草鞋;上山采薪必備的是“尖擔(dān)、葵笠”,也要穿草鞋;分批(送僑匯)工人,四鄉(xiāng)奔走,要帶紙雨傘,也穿布鞋或草鞋。草鞋是用稻草編織而成的有鞋底沒有鞋壁的便鞋,價錢低廉,穿時用帶子穿過鞋底前面的鞋鼻,套過兩邊的鞋耳和后跟的翹起處,束緊之后,就可行走,保護足底,又易散熱。民俗中還認(rèn)為草鞋能去邪氣,鬼怪怕草鞋。戲臺上的靖棚、新屋的靖油火,畫著花臉的凈角也要穿草鞋趕妖。
舊時穿草鞋挑扁擔(dān)的集市商販
現(xiàn)今的草鞋
紙雨傘是用竹作骨架,用紙作傘面,涂上桐油,便是很堅固耐用的雨具。紙雨傘比布雨傘堅實而且遮蓋面廣,頂?shù)闷鹆胰沾笥辍3敝莩侵圃斓募堄曜钅陀茫瑥堄闷饋聿粌H舒適,收起來也很整齊緊密,易于攜帶。古代潮州歌謠中,也有這樣的描寫:“冠隴冠隴山,冠隴姿娘會打扮,打扮兒夫去做官;去時草鞋共雨傘,來時白馬掛金鞍。”可知,草鞋和紙雨傘,(古時雨傘都是竹與紙制的),古時已是普通百姓走遠(yuǎn)道時所必備必用的了。解放初期,草鞋和紙雨傘還有一些人使用,以后塑料制品多了,人們購買的是塑料或像膠底涼鞋和塑料雨傘雨衣,草鞋既不美觀又很“土”,制作也很費工夫,紙雨傘的制作也很辛苦,且要有一定技術(shù)工藝,生產(chǎn)便逐步減少,至今幾乎絕跡了。
管理員
該內(nèi)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