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韻是華夏河洛時代的國韻
提起廣東省潮安縣的大吳泥塑,凡熟悉民間工藝的人皆耳熟能詳。殊不知,與大吳村相鄰的顏厝村,還生存著一種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淳樸的泥塑,姑且稱之為“顏厝泥塑”。
顏厝泥塑俗稱“安仔丁”“吊丁”,與大吳泥塑相比有著自己的特點。在表現內容上,大吳泥塑多以潮劇劇目與實際生活為題,塑作三五人物,組合成舞臺場景或生活場景,人物神情動態比較寫實;顏厝泥塑卻不然,少有戲劇人物,多為喜童、神像等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造型,更近乎民俗用物。在社會功能上,大吳泥塑精工細作,專供陳設觀賞,抑或裝點環境,彰顯志趣;而顏厝泥塑則多用于祭祀、慶賀、祝福、還愿等事項,發揮著信仰習俗的作用。在制作工藝上,大吳泥塑均為手工捏制,經過貼塑后精描細繪,繼承著傳統文人的志趣;而顏厝泥塑卻全是“模印”成型,批量產出,涂染加彩繪,做工簡約,成本低廉,保持著鄉土玩具的特征。在潮州,顏厝泥塑與大吳泥塑共同構筑了潮州泥塑的豐富多彩和與眾不同。
顏厝泥塑當今的品種有“雙貴子”“喜門環”“京城會”以及“仙姬送子”“招財進寶”“東方送兒”等,都是洋溢著喜慶熱烈、美滿歡樂氣氛的題材。這些泥塑有兩大用途,一是饋贈親友,二是“擺丁屏”。
按當地習俗,舉凡親友中有婚娶、生子、喬遷慶典時,多以喜童為賀。送給新婚或已婚未育人家的泥塑賀禮以“東方送兒”“仙姬送子”“雙貴子”“喜童”等品種為代表。這些泥塑中必有懷抱嬰兒的形象,寓意早得貴子、人丁興旺、后繼有人、氏族昌盛;送給已有生育人家的賀禮則為“招財進寶”“京城會”“福祿壽”等,寓意著福運臨門、財源茂盛、幸福美滿。
所謂“擺丁屏”,實際是“擺燈屏”的訛音,是古代祭神、娛神活動的傳承與延續。潮州地區民間信奉的神佛眾多,觀音菩薩、關公老爺、城隍老爺、土地爺、龍王爺以及不為外人所知的先人、圣賢、忠臣孝子等皆在供奉之列,體現著民眾樸素與真摯的虔誠。各村按照習俗慣例,在特定的日子把安仔?。嗨埽┕┓钤谏穹饒鏊?,祈祝吉祥福運。如果擺丁屏的人家德高望眾、人丁興旺,那么這家人所擺的丁屏就格外引人矚目。那些已婚未育或未婚的人家常常從這些丁屏中選取相關的泥塑,恭請回家,象征著把福運與吉利引入自家。這種活動,無形中促進了顏厝泥塑的流通與傳播。
在顏厝泥塑興旺時期,顏厝村幾乎家家都做安仔丁,品種也豐富多彩。曾經有很多民間泥玩具出自顏厝,包括各種造型的泥哨子。目前,顏厝村中從事泥塑生產的藝人僅10家,與滿村皆做泥塑的興旺時期相比,已經呈現逐漸消退的趨勢。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各地民間傳統工藝都面臨同樣的形勢,也因此增加了保護和搶救的難度。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