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沒有不愛的薄殼迎來最肥美的季節(jié)!
創(chuàng)自清康熙六年(1667),從1982年至1999年由住持釋正語尼師(潮州市佛協(xié)副會長)籌資重建,趙樸初會長題庵匾,梵樓古雅,花草芳菲,為鬧市中之靜境、囂塵中之清幽,令人向往。
坐落位置
廣東潮州市湘橋區(qū)方巾巷內(nèi)13號慧清庵。
創(chuàng)辦歷史
清康熙六年,釋海度、海玉出家后,募得吳氏紳士購買潮州市北門方巾巷瓦屋3間,稍加修葺并塑佛像為道場,名曰“慧清室”。三十八年(1699)由宰官捐資重修擴建,置香燈糧田,始稱“慧清庵”[1] 。民初慘遭土豪劣紳殘?zhí)ぃ粵]收出租,1924年才贖回。抗日潮城淪陷,寇獸橫行,庵塌尼辱。
“文革”時被破壞,數(shù)單位占為公產(chǎn)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落實宗教政策,1980年庵產(chǎn)權(quán)歸還尼師管理,并發(fā)動善信捐20多萬元重建古庵。住持釋正語挨家挨戶苦口婆心說服住戶遷居,前后拖了16年,分七期重建。歷經(jīng)七期共16年之艱苦建設(shè),終于使一座古庵以全新面貌為古城錦上添花。
庵坐西向東,總建筑面積1673平方米,分為大門、中座(二層樓,樓下客堂,樓頂大雄寶殿)、后座(三層樓,作藏經(jīng)閣、準提殿等)、左廂(二層樓,作祖堂、齋堂、尼舍)。大雄寶殿100多平方米,主奉釋迦、普賢、文殊金漆巨像,龕前高懸燈籠和“萬德莊嚴”巨幅絲綿,兩旁景燈,幢幢寶蓋,金碧輝煌。右供達摩祖師,左奉迦藍菩薩,兩壁安放十六位羅漢像。左方置消災堂,為生者消災祈福;右方設(shè)往生堂,為亡者超渡往生,旁附孤魂臺。全庵紅墻朱門,深巷幽蘭,磬聲悅耳,環(huán)境優(yōu)美,觀者贊嘆。
管理員
該內(nèi)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