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沒有不愛的薄殼迎來最肥美的季節!
老爺是潮汕人對神的別稱。“營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非常流行而極其隆重的民間游神習俗活動。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前后。在潮汕,幾乎每個鄉村都有“營老爺”習俗。在眾多的“營老爺”習俗中,最負盛名、最具野性、最為狂歡的,當是澄海鹽灶的拖神習俗。
鹽灶是澄海鹽鴻鎮一個大村落,包括上社等自然村,位于澄海東北部,地處潮(安)、澄(海)、饒(平)三縣(區)交界地帶。鹽灶拖神習俗是怎樣形成的?為何充滿暴力野性?有何文化功能?有何文化意義?本文試以文化的角度,對鹽灶拖神習俗作粗淺的解讀,以期對這一獨特習俗有較深入而科學的認識。
解讀一:以兩個傳說巧妙解釋拖神習俗的由來,使得拖神習俗更具文化魅力,符合民間文化的一般規律
關于鹽灶拖神習俗的由來,民間有兩個傳說。
其一,相傳清乾隆年間,鹽灶有一漁民在淺海上“挨緝”,撈得一尊神像,形象十分森嚴威武,心里駭怕,隨手拖去甩掉。后來神像又被撈上來,他又拖去甩掉……如此反復幾次。這位漁民感到十分無奈,只得對著神像禱告:“若能幫我撈得滿滿一簍魚蝦,就帶你回去。”當天他果然緝獲甚豐,便把它安置在村中神廟供人朝拜,香火甚盛。
其二,鹽灶有舊習俗,每年游神抬扛神像要拈鬮,中鬮的要安排筵席宴請鄉人,窮人家甚為所苦。那年,有一位窮得揭不開鍋的漁民恰好中鬮。游神日子將到,這位漁民尋思無計,心如火燎,就埋怨起這尊神,越想越氣,一天夜里,偷愉地帶繩子跑進神廟,把神像捆縛拖至海灘把它踩在泥沙里,夤夜拾行裝,過洋避難去。
事也湊巧,這一年鹽灶五谷豐登,漁汛大旺,那漁民也在南洋發財。翌年將臨游神日子,匆忙回家,向鄉親道明真相,便把神像挖撈上來,粉飾金身,供上神殿。大家都認為:“老爺公一定喜歡拖,越拖越興旺。”從此約定成俗,流傳至今。
鹽灶拖神習俗由來的兩個民間傳說,盡管情況有所差異,但有一點基本相同的,那就是神明保佑村民發財,這反映村民對發財興旺的期盼,對安居樂業美好生活的追求。編造兩個傳說,巧妙解釋拖神習俗的由來,使得拖神習俗更具文化魅力,是鹽灶人民豐富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體現,這完全符合民間文化的一般規律。
鹽灶拖神習俗由來的真實情況是:鹽灶靠山近海,村民有種田務農的,也有討海捕魚的。每年游神時,種田的要把老爺拖上轎,拉上山,而討海的則要將老爺拖下海,這樣拖來拉去,爭奪不休,久而久之,遂形成拖神習俗。雖然如此,但是老百姓還是喜歡用充滿傳奇色彩的傳說來解釋拖神習俗的由來,因為這樣就更有神秘感,更有吸引力。
解讀二:拖神的實質是對神明的征服,使神遂人愿
鹽灶拖神活動固定于每年農歷正月廿一、廿二兩日,主要上社村。所營有五大“老爺”,即“大老爺”、“二老爺”、“三老爺”、“圣老爺”以及媽祖。
鹽灶拖神活動有文營與武營兩大營法。文營就是每年農歷正月廿一午后至傍晚,由壯丁將神像逐一從廟里請出,按指定路線繞村游走一周,接受村民朝拜。這與潮汕其他地方“營老爺”大同小異。武營,就是名副其實的拖神。分兩段進行。第一段是在廿一日。大約晚上十點開始,外地人一般不參加,以本村人為主。場面不太激烈,類似熱身賽。
第二段是在廿二日。午后1點,老祠堂前的空地上,從各地趕來揪神的人云集于此,他們個個生龍活虎,蓄勢待發。午后3點,拖神活動正式開始。整個武營現場充斥著男性的陽剛之氣。當年輪值抬神游行的壯漢則要護神,每人都要齋戒沐浴凈身,穿一件新縫制的短褲,袒胸赤膊,周身涂上豆油。又用繩子把神偶捆縛在神轎里,抬神在村里游行時,要拖神的人便緊緊跟著,待游至指定的一片曠場上,眾人吆喝一聲,便猛沖猛拼,想把神拖下來;護神的壯漢因赤身涂上豆油,滑溜溜地,很不容易揪住。要拖神的人也各不相讓,各顯身手,你爭我奪,你搶我扯,抱腰拽腿,扭成一團。一般來說,能把神轎抬離老爺場的紅線區,揪神者就必須按規則停止,瞄準下一抬神轎。最終仍然把神偶拖下來,弄得須脫臉破,腳斷手折,再推下池里浸泡,直到5抬神轎全部游完3圈,揪神活動才告結束,各方盡興而歸。
拖神過后,再擇個吉日把神偶撈起,重塑金身,送回神廟,供人朝拜,享受香火。年年如是,這一民俗沿襲至今。潮汕民間由此形成一句俗語:“鹽灶神——欠拖。”
鹽灶人拖神,征服神明,使神遂人愿,這一特殊民俗活動無疑是有其歷史文化因由的。
其一,鹽鴻靠海,居民多從事“討海”,漁業生產風險性大。舊時科學技術較為落后,人們一方面敬畏大自然,敬畏海洋,敬畏神明;另一方面又要征服大自然,征服海洋,征服神明。鹽灶人既敬神又娛神,既畏神又拖神,正是這一心理之驅使。這與嶺南人對動物兩種崇敬方式——“一則因為崇敬,故不食其肉,一則因為崇敬,才食其肉”有相似之處。
其二,鹽灶與其他村落一樣,以姓氏為紐帶,聚族而居。林、陳、李是上社村三大姓,人口近9000。各村落為以抵御外鄉的欺負,需要通過一些活動,加強團結,增強凝聚;也需要通過某些方式來顯示他們鄉的精誠團結與強大力量。“儀式行為年復一年的在村落里出現,似乎是一次次地在提醒著村民們:他們是生死與共的,他們不僅同屬一個村落組織的領導,同時還同屬一個保護神庇護和監管。”一年一度的拖神活動,有效地實現這種目的——既培育、錘煉鹽灶人的強悍剛毅氣質,培養村民的團隊精神,也充分展示他們村的強勢。
其三,鹽灶曾經是一個古港,明清時期經常受海盜倭寇的侵擾。為了自我保護,抗擊兇殘的海盜倭寇,需要團結,更需要強大的抗擊力。在社會生產力與科學文化知識相對落后的傳統社會,拖神活動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其四,與潮汕其他地方的民間信仰一樣,鹽灶人對神的信仰更多的是功利,不是迷信。中國不是宗教國家,民間信仰更大的是功利。潮汕人是一個敬重神明的族群,敬神樂生的生命意識十分強烈。全國祭祀神祗260多種,潮汕有200余種。故而潮汕有俗語稱:“姿娘三件好,舂粿、拜神、哭。”外地人無不譏笑潮汕姿娘,“除了會拜神,不會別的”。潮汕人的泛神崇拜,實際上是功利。鹽灶是潮汕的鹽灶,鹽灶人拖神也是出于功利——你保佑我,我祭拜你;我祭拜你,是期望你保佑我。正是因為鹽灶人的神明崇拜主要是功利,所以他們既敬畏神明,又蔑視神明,而且要征服神明,使神遂人愿,故而敢對神明如此無禮,這樣粗暴。這是鹽灶人比其他地方的潮汕人有所超越之處。
其五,具有民間神明向基督教上帝暗中挑戰、較量、叫板的傾向。在潮汕,基督教最早登陸的地方就是鹽灶。可以說,鹽灶是西方文化與潮汕傳統農業文化的交匯之處,中西文化在這里沖突,在此地融和。任何宗教都具有排他性。雖然基督教與民間神明信仰并未發生過大的矛盾沖突,但是,彼此之間的排斥是時時刻刻存在的。這種互相排斥往往更多地在暗中進行。鹽灶拖神活動,實際上就是民間信仰與基督教信仰在暗中挑戰、較量、叫板。
解讀三:是神圣的娛樂,目的是實現神人共樂
娛樂是人們在緊張勞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調適。生活不可能沒有快樂,人們需要娛樂。潮汕人是一個“把一切變成慶祝的族群”。辛辛苦苦一年的鹽灶人,總是希望通過一定的渠道,選擇有效的方式,使自己在一定的時間放下手中的勞活,放松一下,宣泄一下,甚至放縱一下,而一年之初就是最好的時機,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則是******的方式。正月年頭,人們要慶祝過去一年的豐收,更要感謝神明的保佑,請神與人同樂,同時創設新氣象,使新年行新運,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出入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拖神活動中,村里要演戲酬神,還要組成包括標旗、彩景、碰獅、歌舞、大鑼鼓、潮樂等在內的龐大的出巡儀仗隊伍。在游神過程中,痛痛快快地把神明耍一通,人要樂,也恭請神明與老百姓同樂。全村老少出動,家家參與,歡歡喜喜,熱熱鬧鬧,沉醉在歡樂氣氛中。
解讀四:拖神習俗是俗信而非迷信
長期以來,鹽灶拖神活動被當做封建迷信,受到政府的打壓,特別是在“文革”時期。直到上世紀90年代后,拖神活動才較為真正地舉辦,特別是近10年來,國家重視文化建設,政治環境相對寬松,拖神活動方興未艾,并被搬上汕頭電視臺《潮汕風》節目。
事實上,拖神習俗并非迷信,而是俗信。真正意義上的迷信是以落后、愚昧無知為前提的,是非理性、反科學,對社會和他人存在直接危害的極端信仰。特別是宗教領域里的迷信,往往具有嚴重的排他性,即相信他們信仰的神是唯一的神,其他都不是神。他們不僅從心靈深處信仰,而且整個生命都屬于神而不屬于自己的;更為嚴重的是,人們必須服從神的召喚,時刻準備為神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迷信才是徹頭徹尾的迷信,從頭迷到腳的迷信。
俗信是一種正常的或良性的民間信仰,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傳統理念,沒有人為的、欺騙的性質,“相反因其特殊的文化功用而成為人們生活的調劑和補充。”④當中也具有一定的落后愚昧成分,但與真正意義上的迷信還有很大差別。俗信既有對神明的信仰,也有對非神明的信仰。即使是對神明的信仰,也大多是信而不迷,也就是人民喜歡的說的那句口頭禪——“心誠則靈”。鹽灶拖神、揪神后,一些人受傷,他們認為無關系,過一陣子就好起來,因為有神明的保佑。如果是真正的迷信,豈止如此簡單置之?而老百姓敢將神明來作弄,進行拖、揪,這談得上迷信嗎?將俗信當做迷信,這不僅是一種誤解,而且往往會導致以錯誤的行為對待,特別是傷了老百姓的心,損了老百姓的情。
解讀五:拖神習俗存在一定弊端,也具有積極的社會文化功能與社會文化意義
任何文化都有兩重性,即正面與負面、積極與消極、進步與落后。民俗文化的兩重性更加明顯。鹽灶拖神活動作為一種特色鮮明的民間節俗活動,必定是良莠并存,金沙相塵,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有進步的一面,也有落后一面。
就鹽灶拖神習俗的消極、落后,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往往容易造成嚴重浪費與環境污染。特別是現在,有些人不惜一切,大使錢,講排場,焚燒大量的紙錢香燭,幾乎達到烏煙瘴氣的地步;另一方面,由于眾人認定“人多力量大”這個理,為了拖神活動聲勢更大,需要有更多青壯年男子,導致部分村民拼命生孩子,特別是生男孩子。這對該鄉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無疑造成較大的困難。
鹽灶拖神活動年復一年,經久不衰,不用誰來通知,無須那位領導命令,只要時間一到,村民十分自覺,非常熱情,踴躍參與,這是他們過節的必定節目。這里面自當有其文化內涵,有其文化魅力。也就是說,拖神活動具有積極、進步的地方。
(一)具有一定的積極的社會文化功能
1.心理滿足功能。拖神活動是這樣的心理驅動——我們鹽灶人需要神明保佑,為此除了擺上大量供品伺候神明外,還必須使神明高興,讓神與人共同歡樂。神明心情快樂了,就會保佑我們風調雨順,出入平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拖神活動寄托著鹽灶人的美好愿望,很好地滿足鹽灶人祈求平安等的心理需求。
同時,拖神活動是一種帶有競爭性的活動,村落中的各姓氏、各宗族往往借此機會,出多錢,出大力,出盡風頭;那些土豪們、大款們、大官們也千方百計來炫耀自己的財富,展示其“豪佬”。拖神習俗滿足宗族以及款爺們“自豪感”。
拖神活動還具有明顯的開放性。活動的舉行,總是吸引澄海以及潮汕其他鄉里,甚至外地人前來參觀;不僅是本鄉人拖,外地人也可拖。來的客人越多,村民越體面,越滿足。在鹽灶人看來,在澄海甚至整個潮汕,“我們鹽灶比其他地方更有氣派,最熱鬧”。在上社人看來,在鹽鴻甚至整個澄海,“我們上社村比其他村更有氣派,最熱鬧”。拖神活動使村民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大大地增添村民的榮譽感與自豪感。
2.社會整合功能。一年一度的拖神活動,是鹽灶各宗族姓氏之間的實力差距的充分顯示。誰家的勢力雄厚,那一家族陣容龐大,一目了然,強弱分明。于是,鄉村事務的領導權、話語權等方面的獲取,就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標準,利益格局也就可以界定。這一情況所產生的直接作用,就是村民不是用鄉斗等惡劣的形式來解決宗族之間的糾紛。拖神活動很大程度上是實現宗族之間、房界之間相互理解和相互融合,保證有序競爭的最合理手段。同時,拖神活動是為了博得神明保佑全村平安發財,是全村人與神共同歡樂,因此,全村人無論是哪一姓氏,不論平時有何恩怨,為了拖神活動的正常開展,圓滿完成,大家都必須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摒棄前嫌,共樂同狂。
3.文化傳承功能。傳承是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征,文化因傳承而發展壯大。一年一度的拖神活動,本身就有效地將這一習俗傳承下來,同時,在拖神活動中,潮州音樂、潮汕粿品、潮汕餅食等民間文化也得以有效地傳承下來。
(二)具有積極的社會文化意義
1.拖神活動培育鹽灶人的大無畏精神,鍛造鹽灶人敢做敢為,敢闖敢冒的血色本性。拖神活動所拖之神,“大老爺”是文天祥、“二老爺”是史可法、“三老爺”是雷萬春;文天祥、史可法都是民間十分崇拜的民族英雄。鹽灶人崇敬文天祥、史可法這些英雄神,崇拜的海上保護神媽祖,本意在于尋求力量和希望,以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拖神活動年復一年,代傳一代,集腋成裘,潛移默化地培育鹽灶人的大無畏精神,鍛造鹽灶人敢做敢為,敢闖敢冒的血色本性,也培育鹽灶人的民族精神與愛國愛鄉精神。
2.增強村民戰勝困難的信心。參與拖神活動的村民,總會有一種良好的自我感覺,有一種自我安慰——神高興了,快樂了,必定會聽他們的話,知道我們的要求,從而不遺余力、毫無保留地保佑我們。由于有神的保護,村民就像買了保險,吃了定心丸,貼了護身符,在同大風大浪搏斗中,信心百倍,勇往直前;在與各種病魔的斗爭中,頑強抗爭,平安大吉;在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逢兇化吉,轉危為安,甚至能起死回生。
3.敦睦鄉情,增強鄉誼,增添凝聚力。一年一度的拖神活動,是鹽灶村民的大盛會,不僅全村的人要參加,外出工作的人要趕來參加,嫁出的女兒拖家帶口回“外家”(即娘家)湊熱鬧,海外同胞、臺灣同胞也不辭勞苦回鄉參加。“我們都是鹽灶人!”“我們鹽灶拖神最豪佬!”鄉情在活動中傳遞,鄉誼在活動中加厚,鄉力在活動中增強。
拖神活動大大促進、維系鹽灶人的團結凝聚。團結就是力量。鹽灶人以引以為豪的拖神活動為紐帶,團結起來,戰天斗地,奮勇拼搏,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據介紹,當年日本侵略者就為此而聞風喪膽,未敢踏入鹽灶村一步。
4.活躍節日氣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在傳統社會,鹽灶人世世代代種田討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勞動,為生計而忙碌,他們也需要精神食糧,拖神活動無疑成村民最主要、最喜歡的文化生活。每逢拖神活動,人山人海,熱鬧異常,有的還騎上墻頭,登上屋頂,喝彩助威。拖神活動成為村民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村民總是由衷地感慨說:“這才是過節”,“這才是我們喜歡的節日”,盡情地分享節日的快樂。
5.為年輕人相親覓友提供良機。每逢拖神活動,鹽灶人家家參與,戶戶出動,也吸引其他鄉里人前來看“老熱”(即熱鬧)。那些身強力壯的“后生仔”,冒著受傷的危險,沖鋒陷陣,抬神、揪神、格斗,張揚男子漢陽剛氣質,期望博取姿娘仔的關注,贏得少女的愛慕;而那些情竇初開的少女們,打扮得花枝招展,盡展艷麗豐采,吸引帥哥們的眼球。拖神活動為年輕人提供相親覓友的大好機會。
總之,鹽灶拖神習俗是一種風情萬種、特色鮮明、充滿血性、文化含量高的地方傳統習俗。我們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正確善待拖神習俗,做好拖神習俗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加強對拖神習俗的研究,積極有效地注入現代文化元素,豐富鹽灶拖神習俗的文化內涵,推動拖神習俗的傳統守成與現代變革。我們更是要從提高社會管理與社會建設水平的戰略高度來看待鹽灶拖神習俗,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高度來審視鹽灶拖神習俗,充分發揮鹽灶拖神習俗的文化功能,進一步豐富鹽灶拖神習俗的文化意義,構建團結和諧鹽灶,建設美麗幸福新鹽灶。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